贝亲新闻
三年来,听听贝亲跨越两国的行动表白
2020-12-24
11月17日是欧洲新生儿护理基金会(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Care of Newborn Infants)发起的世界早产儿日。每年,一届又一届的早产宝宝从NICU(新生儿重症监护室)“顺利毕业”,世界早产儿日已迎来第10个年头。
(资料图: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)
在那些早早降临人间的小天使面前,为他们负重前行的守护者,是NICU的医护人员。相对于产科医生将新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,NICU医护人员的工作,更像是一个生命的“呵护者”。
三年时间,魔都上海,复旦儿科医院院区里的香樟树苗又长高了许多;
三年时间,帝都北京,协和医院儿科清水墙外的爬山虎匍向飞檐;
三年时间,大洋彼岸,位于日本茨城的贝亲中央研究所,庭院里的树荫依然浓密。
(日本茨城,贝亲中央研究所)
无论时空如何相隔,地球上,有关小小生命的所有努力背后,连接它们的,是对弱势母婴人群的持续关爱。
致敬第十个世界早产儿日,让我们一起听听贝亲跨越两国的行动表白。
人是有感情的动物,朝夕相处就会产生情感上的化学反应。而能在NICU病房(新生儿重症监护室)坚持下来的每一个医生护士,都是发自内心爱孩子的人,更容易对那些提前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天使们动情,产生宛若家人一般的别样情愫。
关爱早产家庭的同时,贝亲记录下了儿科医生群体全力以赴的瞬间。
在NICU病房内,怀孕37周以下出生算是早产儿,分别放在不同区域,每个区域都有医生和护士24小时不停歇地轮流看护。
“知道我有多爱这些孩子吗?走进早产儿病房,闻到那股熟悉的奶香,我就很幸福。
—贝亲员工 Faye、前儿科系统医护人员
11月17日,这一天,对于外表朴素、情感丰沛的儿科医生群体来说,有着泪水交织的意义。
与普通的新生儿不同,早产宝宝个头小,体重轻,一切都是那么特殊:氧气管、鼻饲管、静脉注射留置针、尿布甚至奶嘴……所有这一切都是更小号的“微缩版”。
保暖、呼吸、营养、解决黄疸、避免出血感染、防止合并症……这些早产儿的生命就像是要过一道道关卡,医护人员的工作,就是护佑着宝宝们“通关”赢取胜利。
24小时连轴转,不能也不敢停歇。
早产儿的状况变化,不是以天机算,不是以小时计算,而是以分钟计算,经常会在几分钟内发生病情转换。
对医护人员而言,必须在几分钟内赶到,并在第一时间果断拿出最优方案,以团队作战的形式,来化解一道道扑面而来的挑战。
根本不可能睡个囫囵觉;
根本没机会吃顿完整饭。
走路基本靠跑;
吃面基本靠泡。
别的科室医生,用一个心酸却形象的比喻,来评价NICU的同仁:
他们通常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5-10岁,感觉就像压榨了自己的年龄,注入到了孩子们体内,给予了他们新的活力。
如果没有对孩子满腔的爱,没有情怀驱使,很难坚持下去。
有一组数据让人几分唏嘘,亦有几分膜拜:
在国外,平均一个护士要照顾2个早产儿;
在国内,平均一个护士要照顾8-10个早产儿。
始于掌心,守护全程。点在看,一起记住这句话:
“真的很累,但我每天都很乐观,因为对新生命的热爱和敬畏。”